【广东广播电视台】让患者告别 “反复眩晕” 广东省医学会前庭医学分会在广州成立

2025-09-30

        9月27日,广东省医学会前庭医学分会成立大会在广州举行。此次大会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,联合多家省内知名医疗机构共同发起,在广东省医学会的指导下,旨在整合跨学科学术资源、规范临床诊疗实践,推动前庭医学学科高质量发展,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前庭疾病诊疗体系建设提供可复制的 “广东经验”。

 

 

        前庭系统作为人体的 “平衡导航仪”,由内耳半规管、椭圆囊和球囊等精密结构组成,与视觉、本体感觉协同维持身体平衡。然而这一关键系统的功能障碍却成为潜藏的健康威胁 —— 在神经内科门诊,约10%-20%的患者因眩晕就诊,而耳鼻咽喉科门诊的这一比例更是高15%-30%。65岁以上人群中约30%曾经历不同程度的眩晕症状,且交通事故、运动损伤等意外伤害也常导致前庭功能损伤。

        前庭疾病带来的危害远超症状本身。数据显示,因前庭功能障碍导致的跌倒,在老年人群中引发骨折等严重后果的比例高达25%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公众对前庭疾病认知度普遍偏低,许多患者因病因复杂涉及多学科,辗转于神经科、耳鼻喉科等多个科室却难以获得明确诊断,陷入 “反复眩晕 - 诊治不足 - 生活受限” 的恶性循环。

        我国前庭医学虽近年取得进展,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,仍面临专业人才匮乏、诊疗水平参差不齐、科研创新不足等问题。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眩晕中心作为发起单位,已积累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—— 自2018年原东院眩晕中心成立以来,牵头组建华南眩晕中心联盟,建立标准化诊疗体系,还先后成立两大相关专业委员会,形成特色 “多学科联合诊疗(MDT)” 模式,累计培养专业人才超130人。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分会成立后将从三大维度实现突破:在规范化诊疗方面,制定统一的诊疗规范和技术标准,通过标准化路径实现不同医院的同质化服务,让患者少走 “冤枉路”;在多学科协作方面,将大会现场展示的疑难病例联合讨论模式常态化,为复杂病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,会上中山孙逸仙纪念医院、广东省人民医院等专家分享的病例已充分彰显跨学科优势;在技术创新方面,以 “医工结合” 为核心驱动力,融合人工智能、生物工程技术,开发 AI 眼震电图分析、智能平衡训练系统等新型诊疗器械,通过 “产学研用” 加速临床转化。

 

 

记者/ 刘雅莹 通讯员/ 潘曼琪

报道链接:https://m.itouchtv.cn/article/fdec4ca119cc97e17a37659535c9562d?shareId=q2MXl00E

报道日期:2025年9月30日